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58篇
  免费   3694篇
  国内免费   2316篇
电工技术   2012篇
综合类   3675篇
化学工业   4874篇
金属工艺   1571篇
机械仪表   2004篇
建筑科学   4486篇
矿业工程   1650篇
能源动力   1686篇
轻工业   1588篇
水利工程   1829篇
石油天然气   4636篇
武器工业   323篇
无线电   22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01篇
冶金工业   965篇
原子能技术   651篇
自动化技术   194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822篇
  2021年   1014篇
  2020年   1134篇
  2019年   954篇
  2018年   931篇
  2017年   1293篇
  2016年   1277篇
  2015年   1355篇
  2014年   1891篇
  2013年   2303篇
  2012年   2509篇
  2011年   2640篇
  2010年   1910篇
  2009年   1949篇
  2008年   1874篇
  2007年   2216篇
  2006年   1995篇
  2005年   1720篇
  2004年   1406篇
  2003年   1187篇
  2002年   1008篇
  2001年   883篇
  2000年   781篇
  1999年   641篇
  1998年   553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5 毫秒
91.
苏里格低渗强非均质性气田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集层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中强压敏的特点,气井产能低,稳产期短。根据单井模拟及生产动态分析,气井低产量生产可以降低压敏效应的影响,加强气井低产量生产阶段的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井控外围低渗区储量动用程度;分层压裂、多层合采可以在纵向上充分动用气井控制储量,增加气井最终累计产气量和稳产时间;地质研究与地震相结合,是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和钻井成功率的技术关键;降低成本,争取优惠政策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2.
岔河集油田有多个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的中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其主要储集层为河流相沉积。油田20余年的开发历程是典型的滚动勘探开发过程。通过精细科学的地质研究,不断的实践和认识,制定出与其油田地质特点相适应的开发方针,完善了井网部署与加密、产吸剖面调整、油水井配套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开发对策,并取得了比较好的开发效果。岔河集油田的开发实践对于类似油田开发不乏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3.
针对异常高压低渗透地层在测试关井恢复过程中出现关井压力外泄的情况,对测试管柱进行了改进,即在P—T封隔器上方组装一个水力锚,水力锚上方组配一个裸眼旁通阀,封隔器和水力锚之间加1—2根油管,并适当增大关井时的加压负荷,较好的解决了关井压力外泄问题,提高了测试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4.
An ice slurry gener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using direct contact heat transfer between water and the coolant, Fluroinert FC-84. The location of the coolant nozzle is an important design consideration to avoid clogging due to freezing of water. An ice fraction of up to about 40 percent was obtained with the nozzle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ce slurry tank and the jet directed upwards into the water. Two simplified model were developed to extrac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coolant drops and the water. The first model requires as input the average drop diameter and the residence time while the second model uses the measured drop diameter distribution. The estimate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ose computed using single-sphere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95.
96.
在脂肪酸分子中引入硼和氮,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水基润滑添加剂BNR,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了表征。通过四球试验机考察了BNR添加剂在水中的抗磨性能与极压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磨痕表面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类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硼氮化水基润滑添加剂BNR在水中具有优良的抗磨和减摩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脂肪酸分子的载体作用、硼的缺电子性、氮的高反应活性以及三者的协同作用与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和/或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97.
朝阳沟裂缝性低渗透油田井网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通过对比分析朝阳沟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与裂缝主方向分别成11.5°和22.5°的两种不同井网的开发效果,表明与裂缝成11.5°的井网与裂缝匹配性较差,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并从油藏的水驱控制程度、压力传导情况、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研究评价了朝1.55区井网的适应性,为指导油田的加密调整,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评价确定了合理的井距和井网密度,并针对朝1-55区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井网和注水方式调整办法,在朝55区块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现场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98.
特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及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特低渗储层渗流机理研究出发,分析了其渗流规律——非达西渗流特征;根据储层中上覆岩石围压变化,通过室内试验表述了其对渗透率伤害。研究提出了改善渗流特征的注水条件、井网优化和压裂对策,可以有效提高这类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9.
石蜡微胶囊中脲醛树脂壁材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石蜡微胶囊中脲醛树脂壁材对水及甲苯的渗透性 ,结果表明 ,水不能透过脲醛树脂壁材 ,而甲苯则易透过脲醛树脂壁材。因此 ,该石蜡微胶囊不能用于芳香族溶剂存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ffective analysis of magnetic shielding based on homogenization. The analyses become time‐consuming if the problems include the magnetic substances having fine structure. The homogen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makes it possible to analyze effectively the magnetic fields. The authors introduce a method to estimate the effec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homogenized substance.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any periodic structure made of magnetic substance. The 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s by the structures against direct‐current (DC) fields generated by electric railway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present method. As a result,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head way and the protective fence near the railway work as a magnetic shield, whose effects can be improved by appropriate arrangement of those construction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60(4): 7–15, 2007;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20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